真相了!为什么施密特的能力一直被国安和鲁能球迷看重,找到原因了_比埃拉_联赛_欧冠
说个挺有意思的现象。 现在上海申花成绩有点高开低走,主帅斯卢茨基的位子看起来也不那么稳了。 你猜申花球迷在讨论新帅时,提起最多的是谁? 不是那些遥不可及的国际大牌,反而是几年前在北京国安执教过的德国人施密特。 之前山东鲁能换帅时,也有球迷喊过施密特的名字。 这就奇了怪了,一个已经离开中超好些年的教练,怎么总在换帅时节被两家甚至更多俱乐部的球迷惦记? 他到底有什么魔力? 今天咱就来聊聊这个事儿。
![]()
施密特在国安满打满算呆了759天。 时间不算特别长,但给京城球迷留下的东西可不少。 2017年夏天他刚来那会儿,国安正处在低谷,输球输得都没啥强队风骨了。 结果他上任第一场,就在工体干净利落地2比0拿下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广州恒大。 那场比赛,索里亚诺梅开二度,但比胜利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施密特给国安带来的那股子劲头,就是那种全场不停歇的高位逼抢,看着就提气。 球迷一下就记住了这个德国人。
真正让施密特在国安生涯达到顶峰的,是2018年的足协杯冠军。 那个冠军,尤其是决赛踩着老对手山东鲁能拿到的,让国安球迷时隔多年再次尝到冠军滋味,真是扬眉吐气。 而且不光是一个冠军,施密特手下的国安,在2018和2019赛季都拿到了半程冠军,2019年更是开局一波十连胜,创造了队史最佳开局纪录。 他给球队打造的那套以奥古斯托和比埃拉为核心的打法,讲究控制,场面也好看,让国安一度成了中超最具观赏性的球队之一。
![]()
但施密特的国安生涯,也绕不开“虎头蛇尾”和“突然崩盘”这几个词。 2017赛季最后8轮,国安1胜1平6负,最终排名第9,队史最差。 2018赛季,半程冠军在手,结果下半程掉链子,最后排名第四。 2019赛季更是个典型的例子,开局十连胜多风光啊,但转折点出现在7月份,中场核心比埃拉肋骨骨折重伤。 比埃拉这一伤,好像把施密特的战术体系和心气儿也带走了一大半。 紧接着国安就在联赛和足协杯遭遇三连败,足协杯还被鲁能淘汰了。 就在球队还排在联赛第一,但领先优势缩小到4分的时候,俱乐部突然宣布施密特下课。 这个决定,当时就让很多人错愕,到现在还有不少球迷觉得惋惜,认为太急功近利了,要是再多点耐心,说不定联赛冠军就到手了。
![]()
施密特这人,有点特别。 他以前是学机械工程的,是个电子机械工程师出身,后来才转行做的教练。 可能正因为这个背景,他有点像“工科男”,用很严谨的态度对待足球。 他是高位压迫打法的忠实拥趸,而且玩得很极致。 就连瓜迪奥拉都说过,施密特的压迫打法“非常凶狠”,是他做教练以来从没见过的。 这种打法对球员跑动和要求非常高,但一旦运转起来,确实好看也有效。
![]()
他身上有种德国人的固执,或者说偏执。 他认准的战术理念,会一直坚持。 有时候这种固执会带来成功,比如他带领萨尔茨堡红牛时,球队单赛季联赛狂轰110球,联赛保持33轮不败,欧联杯还取得八连胜。 后来在本菲卡,也一度带队取得18连胜,包括在欧冠赛场也有不错的表现。 但在中超,有时候这种固执也可能成为短板,比如在临场变化和应对核心球员伤停时,显得办法不多。 有报道说,当年国安夏窗想引进前锋替代受伤的比埃拉,但在首选目标本耶德尔转会受阻后,施密特拒绝了俱乐部提供的其他前锋人选。 这种坚持,有时候是优点,有时候在成绩压力下就成了弱点。
![]()
再说回他和鲁能的那点事儿。 施密特执教国安时,联赛里就没赢过鲁能,战绩是4平3负。 但有意思的是,偏偏在2018年足协杯决赛最关键的两回合较量中,他的国安靠着客场进球多压过了鲁能夺冠。 这种“克星”与“被克”的复杂关系,反而让鲁能球迷也对他有了种特别的印象:这教练有点东西,能带出在杯赛决赛跟我们硬碰硬还能赢球的队伍。 所以当鲁能自己也面临换帅时,有球迷想到施密特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话题转到申花。 申花现在的主帅斯卢茨基,之前也很有名,在俄超拿过不少冠军,但今年在申花似乎有点“高开低走”,没能达到预期。 申花球迷希望能找一位“知根知底的大牌洋帅”。 这么一看,施密特好像挺符合:有过中超成功经历(足协杯冠军,打造了有竞争力的队伍),熟悉亚洲足球,战术理念也获得认可。 甚至还有说法是,如果施密特来申花,可能会吸引像比埃拉、张玉宁这样的球员来投。 这对申花球迷来说,无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
但这里面也存在问题。 施密特目前是否愿意离开欧洲主流联赛的舞台重返中超,是个未知数。 之前中国足协选帅时,也曾考虑过施密特,但遭到了拒绝。 而且,他的薪资要求和对球队建队的主导权需求,可能也是像申花这样的俱乐部需要权衡的。 当年在鲁能,据说就是因为薪资预算问题,最终没有选择他。
施密特这位教练,就像他带给国安的那些回忆一样,色彩复杂。 有2018年足协杯夺冠的金色喜悦,有2019年夏天下课时的那片黑色阴云,更有首秀击败恒大时那种红色的激情。 他离开北京时,有近千名球迷自发去机场送行,他眼含热泪拍着胸口说再见的场景,足以说明他在一部分球迷心中的地位。
![]()
也许施密特最终不会来申花,或者去了其他球队。 但每当有中超球队,特别是那些有追求的球队换帅时,他的名字被提及,似乎都成了一种现象。 这种现象背后,是球迷对一种成熟战术打法的认可,是对一位有鲜明个性教练的怀念,或许,也是对俱乐部能多一些耐心、少一些急功近利的一种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