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球员曾凡博沦为篮网中国赛“卖票工具”,网友呼吁抵制_球迷_1_CBA
2025年在澳门举办的NBA中国赛再次回归赛场,参赛双方为布鲁克林篮网与太阳队。这支球队的背后有中国商界人士蔡崇信作为老板,球队里还有中国球员曾凡博,因此中国球迷对这次赛事寄予极高期待。
名人云集使得赛事备受关注,成龙、马云、贝克汉姆等知名人物的到来让现场气氛一度十分热烈,但最终让不少中国球迷感到失望,甚至有人喊出以后不要再来这样的呼声。到底发生了什么,令热情的期待转变为失落呢?
焦点人物曾凡博在这次中国赛中的处境颇为尴尬。作为球队中极具潜力的中国球员,他签署的是非保障合同,目标是争取转入双向合同,因此这两场热身赛被视为他展现自己的重要机会。
在首场季前赛中,曾凡博成为为数不多未上场的球员之一,外界自然猜测中国赛会成为他的舞台。签名活动也备受关注,现场签名会的门槛颇高,每位球迷需要支付约250美元的费用。
比赛本身的进入情况则显示出另一种现实。在第一场中国赛中,曾凡博的上场时间极为有限,仅在比赛的末段出场短短几分钟,成为全队出场时间最短的球员之一。进入加时赛后,他才重新获得上场,总计大约十分钟,但在场期间几乎没有参与有效的控球或进攻机会。至于第二场,他几乎完全没有得到上场机会,整场坐在替补席上。这些安排让原本怀揣希望的球员显得像是被用作买票的工具。
这两场比赛的经历也在球迷之间引发了广泛讨论。只有两场季前赛,篮网并未给予曾凡博充足的上场机会。在中国赛中被排除在外的经历被解读为对他以及中国球迷的不尊重。对比之下,早年其他球队来华时的情景往往更为人性化,球员和球迷之间的互动也更具温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篮网内部,曾凡博的潜力并非完全被忽视。此前,队内明星球员小波特就对他的训练表现给予过肯定,认为他具备出色的天赋和投射能力,完全有资格在NBA的舞台上竞争。这也让外界对曾凡博在未来的表现抱有希望。
商业化的赛事焦点似乎更多落在观众的热情和票房之上,而非真正的竞技与尊重。中国球迷希望看到的是对中国球员的公平机会以及对他们努力的尊重,而不是被当作卖点的存在。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以前国家队或来访球队的经历往往更强调体育精神和平等对待,这也让如今的体验显得尤为遗憾。
在未来,若赛事愿意回到以球技和互相尊重为核心的轨道,必将赢得更多忠实的支持者。愿2025年的教训成为改进的契机,让中国赛不仅是一场商业演出,更成为增进中美两地篮球交流、推动运动员成长的有效平台。愿所有为热爱篮球而来的人都从中获得鼓励与希望,愿中国篮球事业蓬勃发展,愿每一位球迷都带着信心和温暖迎接未来的每一次比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