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卡纳瓦罗聊王钰栋,韦世豪观点,才明白国足困境和前路方向_亚洲杯_1_CBA
对比卡纳瓦罗聊王钰栋,韦世豪观点,才明白国足困境和前路方向
卡纳瓦罗最近在乌兹别克斯坦主帅的位置上挺忙,但他还是抽空聊了中国足球。 说起自己执教过的那些球员,他点名提到韦世豪和王钰栋这两位国脚。 一开口就把矛头对准了技术和身体这个话题,让人一下子想起国内联赛里那些熟悉的问题。
先说说韦世豪吧。 卡纳瓦罗直接来了句“太懒”,还夸了下技术,说踢得不错,就是身板不够硬朗,这话其实不少老球迷听着都习惯了。 每次看比赛,能看到他的灵巧和爆发,可是遇上强壮型后卫,总觉得差那么点意思,碰撞之后站不住脚,这种场面真是见怪不怪。
其实韦世豪本人也没藏着掖着,他之前受访时就直言国内环境安逸,不用拼命练也有位置,还能赚大钱,自然就没有留洋的打算。 这种氛围,不仅影响个人发展,也让整个联赛水平一直原地踏步,好像谁努力谁吃亏似的,很难指望队伍整体向前冲。
关于天赋这一块,中国球员确实不是没人会踢,但后天训练跟不上节奏就是麻烦事儿。
有些时候,看他们在场上的表现总让人感觉潜力被锁死了一样,有劲使不上,全靠天生那一丢丢优势撑着比赛局面。
轮到谈论王钰栋的时候,气氛倒是不一样。
卡纳瓦罗表示很清楚这小伙子的情况,还特意强调中超只是跳板,要去更高水平的联赛闯荡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他这番话透出一种期望:优秀球员应该敢于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试试水,这才叫进步路线,而不是窝在家门口等机会送上门来。
对于这样的建议,其实很多圈内人早有共识,不过行动的人并不多。
留洋之路虽然艰难,但只要肯迈出第一步,就算吃苦,也可能收获完全不同的新技能和新视野,对个人甚至国家队都是好事儿。
篮球圈这些年变化蛮明显,比如CBA那边越来越多年轻人往NBA或者欧洲跑,一回来气质、能力都变样,那种提升大家肉眼可见。
足球圈却总感觉差点火候,每次有人传闻要留洋,都搞得像新闻事件一样热闹,到最后多数不了了之,让支持者又一次失望而归。
回头再看国足目前状态,大部分问题还是绕不开自我满足。
大家踢得舒服、日子好过,没有竞争压力,再加上薪酬优厚,很少有人愿意冒风险去尝试陌生环境,这种心态直接反映在成绩单上,无论亚洲杯还是世界杯预选赛,经常看到该赢拿不下,该拼掉链子。
这种现象放大来看,就是缺乏动力机制,只靠内部消化永远突破不了瓶颈,上限在哪里早已写好了答案。
偶尔出来几个异类,比如当年武磊去西班牙,人们激动半天,但更多时候只是昙花一现,没有持续输出力量给全队带动效应。
其实换个角度理解,“太懒”这个词不仅仅针对某一个运动员,它可以代表很多人的现状——躺平、不思进取,把舒适区当成终极目标,哪怕知道外面机会更多、更刺激,也宁愿选择安稳生活继续混日子,这是最伤士气的一环,也是改革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但凡哪个球队出现几个敢于挑战自我的狠角色,即便初期摔跤失败,只要坚持下来,总会慢慢拉高整体标准,把别人逼得不得不努力,否则连饭碗都保不了。这一点无论什么体育项目都有类似规律,现在篮球已经开始转变,希望足球早点跟进吧!
讲道理,中超平台资源虽丰富,却容易养出温室里的花朵,一旦离开保护伞,各项指标全线下滑。有多少曾经的小将号称未来之星,却始终没有飞出去?光靠本土循环怎么解决国际竞争?
再扯回采访现场,当听到卡纳瓦罗这样的话语时,不由自主感受到一种遗憾。他亲历中国足球体系多年,对症下药毫无客套,说穿了就是提醒我们不要陷入舒适泥潭,多给年轻人创造走出去锻炼自己的条件。而且他既了解欧洲顶级联赛,又摸爬滚打过中超,更懂其中利弊纠结处,比外界冷静评论靠谱不少。“优秀球员必须勇敢跨界”,这句话值得所有追梦少年记住,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价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长过程。一味守成绝不会诞生奇迹,只会被时代淘汰掉——现实残酷又公平,每一步都不能偷懒省力,否则结果摆在那里,不服也没办法!
总结下来,从教练嘴里透露出的信息量相当扎实,并非纸面分析那么简单。如果真的想改变国足困境,仅靠喊口号远远不足,需要从根源改造心态,让更多人才主动寻找更高的平台接受挑战。不然以后只剩老调重弹,新鲜故事越来越少,那些期待中的逆袭只能停留在梦想阶段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