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足联为米兰澳洲赛开绿灯:一次不想成为先例的例外_球迷_意甲联赛_比赛
欧足联最终还是点了头,AC米兰对阵科莫的意甲联赛,将在2026年2月飞到澳大利亚珀斯去踢。这事儿传了挺久,现在算是尘埃落定了。
起因听起来倒也合情合理,那段时间米兰和科尔蒂纳要办冬奥会,圣西罗球场用不了。意甲联赛方面就把这个“场地不可用”的困境,包装成了一个“走向全球”的机遇。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一次机会,能把意大利足球的招牌直接送到南半球的球迷面前,顺便开拓下市场。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官方的声明里,那种满意的情绪几乎要溢出纸面,他们感谢欧足联“认识到倡议的特殊性”,并强调这只是380场比赛中的一场,一次非结构性的调整。
但真正有意思的,是欧足联那份声明。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不情愿,甚至可以说是被迫同意。他们开篇就重申“坚决反对”联赛外迁,并且直言,经过与球迷、其他联赛、俱乐部和球员的协商,结论是这种做法“广泛缺乏支持”。可既然反对,为什么又批准了?欧足联给出的理由是,国际足联现行的规章制度“不够清晰和详尽”。这话说得就很有水平了。潜台词就是:按我们的本意,这事儿不该批,但现有的规矩有漏洞,我们暂时没法从规则上直接卡死,所以只能“不情愿地”批准这两项“特殊请求”。
欧足联主席切费林的表态,说实话,比官方公报本身更有意思。他直言不讳地称,不得不放弃这两场比赛是“令人遗憾的”,并且强调“这不应被视为先例”。这几乎是在指着意大利和西班牙足协的鼻子说:这次给你们办了,但别指望有下次,我们回去就和国际足联一起赶紧把规则的漏洞补上。他很清楚,这种做法会剥夺最忠实球迷现场看球的权利,动摇了俱乐部与本地社区的根基。
这种说法我干体育记者这十几年里,听过好几个版本。最早英超就动过“第39轮”的心思,想把一轮联赛放到海外去踢,当时引起的反对声浪可比现在大多了。最后不了了之。现在,意甲和西甲用了一个更聪明的办法,不是增加比赛,而是“平移”比赛,理由还是场馆这种不可抗力。这就让欧足联“下不为例”的声明显得有点……苍白。因为与此同时,西甲的比利亚雷亚尔对巴塞罗那的比赛,也获准在2025年12月去美国的迈阿密踢。一次是例外,两次呢?这就很难不让人觉得,所谓的“例外”正在成为一种可以被利用的途径。
意甲联赛主席西蒙内利安抚本地球迷的说法也很有代表性,他说,希望那些反正也去不了圣西罗的米兰和科莫球迷,“能够理解他们这次被要求的牺牲”。这种说法挺有意思的。牺牲,为了球队的“重大利益”——也就是国际化和商业收入。本地球迷的情感,在这套逻辑里,似乎是可以被量化和置换的。为了更大的市场,牺牲一部分核心受众的体验,这笔账在如今的足球商业世界里,已经被算得越来越熟练。
我倒不觉得这会立刻演变成每家俱乐部都争相把主场比赛搬到海外的局面,毕竟操作成本和球迷反弹都是现实问题。但欧足联这次的被迫放行,确实打开了一个口子。它暴露了现有管理规则在应对全球化商业冲动时的滞后性。当切费林强调要“保护欧洲足球的整体利益”时,谁来定义这个“利益”?是坚守本土传统的球迷,还是追逐新兴市场的资本?
珀斯的米兰球迷无疑是幸运的,他们能在自家门口看到顶级联赛。但对于那些每个周末习惯了去圣西罗的米兰季票持有者来说,这感觉恐怕就复杂多了。这扇门,现在开了一条缝。未来会不会被彻底推开,就看各方博弈了,尤其是国际足联那份还在修订中的新规,到底会怎么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