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来一趟?曾凡博进名单却遭雪藏,17人登场就他没机会_替补球员_篮网_比赛
聚光灯下的冷板凳:曾凡博NBA首秀的商业考量与残酷现实
在一场看似酣畅淋漓的胜利背后,却隐藏着一丝苦涩。NBA季前赛,布鲁克林篮网以123比88的比分狂胜耶路撒冷夏普尔,35分的大胜本该是球队练兵的好时机,然而,对于22岁的中国球员曾凡博来说,这场比赛却如坐针毡。他静静地坐在替补席第二排,眼睁睁看着队友们走马灯似的轮换上场,自己却始终未能获得哪怕一秒钟的出场机会。
篮网队18人大名单中,除去3名伤员,其余17人悉数登场亮相,唯独手握Exhibit 10合同的曾凡博被彻底遗忘。当比赛早早失去悬念,下半场沦为替补球员的练兵场时,这种境况更显刺眼。连出场时间最少的球员都获得了近4分钟的上场机会,新援更是轻松得分上双。反观曾凡博,他的球衣始终保持着出场前的平整,似乎与激烈的比赛氛围格格不入。甚至有被替换下场的球员已经悠闲地坐在观众席上休息,而他却只能枯坐板凳。
这种近乎刻意的安排,瞬间引爆了中国球迷的怒火。“吃相难看!”“全队就他不能上场吗?”质疑声铺天盖地而来。
要理解曾凡博的处境,首先要了解Exhibit 10合同的本质。这实际上是NBA联盟里最底层的“入场券”。这是一种非保障合同,不会占用球队的工资帽。如果球员被裁后加入球队的发展联盟队伍,并能保持60天,就能获得5000到50000美元的奖金。与双向合同不同的是,双向合同球员至少有机会参加常规赛(最多50场),而Exhibit 10合同球员若想获得转正机会,必须在常规赛开始前争取到双向合同的名额。目前,篮网队最多可以签下6份此类合同,曾凡博正身处这条竞争激烈的狭窄赛道上。
此前,篮网队主教练曾公开承诺,将在未来两到三场比赛中轮番亮相所有健康的球员,然而,首战的冰冷现实与这番承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其中的意味,耐人寻味。值得一提的是,球队训练师此前对曾凡博的评价颇高,甚至预言他有望获得一份双向合同。然而,到了真刀真枪的比赛场上,教练组却吝啬到连垃圾时间都不愿给予他,这显然已经超出了单纯的战术考量,折射出NBA商业逻辑的残酷一面。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了即将到来的中国赛。10月10日和12日,篮网队将在澳门对阵太阳队。早些时候,篮网队在澳门举办了曾凡博的球迷见面会,合影签名收费高达近1500元人民币,引发了“割韭菜”的争议。不禁让人联想到历史上的类似操作:当年萨克拉门托国王队为了抗衡姚明的人气,签下了中国球员刘炜。如今,篮网队也被质疑将曾凡博当作“澳门特供”,意在吸引票房。如果真是如此,那么首战雪藏曾凡博或许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剧本,将中国球员的NBA首秀安排在主场观众面前,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商业利益。
曾凡博的遭遇,映照出中国球员在追逐NBA梦想道路上的真实困境。上赛季,他在CBA北京队场均可以贡献14.7分,三分球命中率高达41%,并入选了国内球员最佳一阵。然而,由于整个夏天都因伤缺席比赛,他几乎从NBA球探的视野中消失。与其他新秀相比,篮网队为他们设计了专门的战术跑位,而曾凡博甚至没有资格参与攻防演练。Exhibit 10合同的身份,注定了他只能坐在替补席第二排,连主力替补身后的前排位置都难以企及。
球迷们的愤怒中夹杂着一丝无奈。有人提到了崔永熙去年在波特兰开拓者队的相似经历,也有人提醒道:“除了篮网队,谁还会给一个休赛期都在养伤的曾凡博机会呢?”这种矛盾的心理,揭示了一种更深层次的焦虑:当球员的价值与市场紧密捆绑时,对实力的评判便不可避免地掺杂了商业的筹码。篮网队一方面通过亲签见面会消费曾凡博的中国背景,另一方面又在实战中将其边缘化,这种割裂的操作,让“培养球员”的说辞显得苍白无力。
NBA终究是一个生意场,但通过Exhibit 10合同逆袭成功的励志故事也并非没有。这些案例曾给中国球迷带来希望,但篮网队首战的选择,无疑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人们的幻想。
现在,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澳门的比赛上。如果在家乡观众面前,曾凡博仍然遭受冷遇,那么这份Exhibit 10合同很可能迅速沦为一张废纸。毕竟,当球队在一场35分的大胜中都不愿给球员哪怕一点机会,所谓“考察价值”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