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正源的续约难度有多大?球迷也别总骂,先了解情况再评论_中超_蓉城_总预算
成都蓉城俱乐部与徐正源教练团队的续约风波,折射出中超俱乐部在竞技追求与财务健康之间的两难抉择。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俱乐部与教练组保持着积极沟通,不排除续约可能。这一表态看似平常,实则暗藏玄机。
事情要从徐正源当初的合同条款说起。在2021年签约时,双方明确约定"获得亚冠资格即自动续约3年"。本赛季蓉城勇夺中超季军,获得亚冠附加赛资格,这本该触发续约条款。但新管理层对条款理解存在分歧,认为只有直接晋级正赛才算达标。更棘手的是,若按原合同执行,徐正源团队年薪将从4000万飙升至8000万,三年总支出高达2.4亿元,这个数字足以压垮大多数中超俱乐部的财务体系。
让我们看看这笔钱在中超是什么概念。根据现行规定,中超俱乐部年度总支出上限为6亿元,其中外援薪酬总额不得超过7800万人民币,国内球员顶薪为税前500万元。实际运营中,头部俱乐部如山东泰山,总预算控制在3-5亿元区间,薪资支出约1.6亿;中游球队如武汉三镇,整体预算1.5-2亿元;保级球队如青岛海牛,总投入仅8000万左右。
教练薪资方面,徐正源团队现有的4000万年薪已是中超天花板,远超崔康熙(2000万)、斯卢茨基(200万美元)等名帅。若按翻倍续约,其团队三年薪资将超过蔚山HD等K联赛豪门的全年总预算。这种投入对预算约4亿的蓉城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现在双方陷入僵局:徐正源手握合同条款据理力争,俱乐部则面临两难——要么咬牙履约承受巨额支出,要么冒险换帅影响争冠计划。折中方案或许是双方各退一步,比如将涨幅控制在30%以内。但若谈判破裂,不仅会影响球队亚冠备战,更可能让来之不易的争冠良机付诸东流。
这场续约拉锯战暴露出中超俱乐部普遍存在的合同管理漏洞和财务风险。在联赛投入整体收紧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短期成绩与长期发展,将成为各俱乐部必须面对的课题。对蓉城而言,既要维护契约精神,又要确保可持续发展,确实需要拿出更大的智慧来化解这场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