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我就变成了你:U13浙江队主帅内田润的话能否打醒人_小球员_中国_中超
中国足球青训问题引热议:技术短板何时补?
近日,知名媒体人斐某在社交媒体分享了一则引人深思的见闻。他在观摩中青联U13男足决赛(恒大足校点球战胜浙江队)后,与浙江队日本籍主帅内田润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位日本教练的一席话,或许值得中国足球管理者和俱乐部认真思考。
内田教练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小球员过于依赖身体优势,而忽视了基本功的打磨。他特别强调,在U13这个关键成长期,如果只注重身体对抗而不精进个人技术,随着年龄增长,当身体优势不再明显时,球员的发展就会遇到瓶颈。
斐某对此深有感触。他观察到决赛双方球员普遍高大强壮,不少队员身高超过1米8,个别甚至接近1米9。这些年轻球员在场上拼抢积极、敢打敢拼,但在停球、传球、控球、射门等基本功方面却乏善可陈。
这一现象与近期亚冠赛场的中超球队表现形成呼应。在亚冠精英赛首轮,中超三强申花、蓉城、海港全部告负。虽然各队为联赛有所保留,但对手同样未尽全力。更值得关注的是,中超球队不仅暴露出防守漏洞,更凸显出体能和对抗能力的不足。
资深媒体人潘某的点评切中要害:中超球员通常在比赛60-70分钟后就出现体能透支,导致技术动作变形、失误频发。这一顽疾不仅存在于联赛,在国家队层面同样明显。例如18强赛中,身高占优的中国后卫却屡屡被身材矮小的日本球员头球破门。
这折射出中国足球青训的理念偏差。过去常有人说中国小年龄段球队成绩优异,但随着年龄增长优势不再。现在看来,这很可能是因为青少年时期的身高优势掩盖了技术短板,待身体差距缩小后,技术劣势便暴露无遗。
曾执教上海海港梯队的日本教练清水和男曾表示,中国小球员身体素质出众,但普遍缺乏预判意识,往往接球后才开始观察场上形势。相比之下,日本球员在12岁左右就已掌握基本功,为后续的技战术训练打下坚实基础。
这些现象说明,中超球队在亚冠的失利并非单纯为联赛留力,而是实力差距的真实体现。更深层的原因在于青训体系的方向性错误。就像那首老歌所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中国足球似乎正在重蹈覆辙。如何避免这种恶性循环,值得所有足球从业者深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