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科尔建议阿莫林开启“大巴模式”,塔帅还是要重用哈弗茨
曼联在首轮联赛输给了阿森纳,英超名宿安迪科尔表示,双方的实力差距显著,红魔输给枪手可以接受。对于曼联来说,他们想要在新赛季进入前四名,阿莫林肯定需要特殊的策略。首先,安迪科尔建议阿莫林开启“大巴模式”,因为目前曼联这些防守球员的体能不错,也许他们的拦截不迅速,防守的招数也不太丰富,但是这一批球员适合“大巴模式”。当年穆里尼奥执教红魔的时候,他就开启过这种模式,当初也饱受诟病。然而如今看来,穆帅的招数时候后来的曼联,因为梦剧场的防守能力一代不如一代。
安迪科尔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这是基于老特拉福德目前的中后场能力欠佳,若是阿莫林能够开启“大巴模式”,至少可以保证球队对阵大部分对手的时候不丢球。而且安迪科尔强调,以前大家还喜欢嘲笑“摆大巴”的俱乐部,认为这种防守体系让足球的观赏性下降。不过现在人们也能理解“大巴模式”的实用性,毕竟现代足球能否赢球才是最关键的,阿莫林开启此类模式的公众舆论也不会出问题。对于兵工厂来说,安迪科尔也提出了意见——塔帅还是要重用哈弗茨。
在本场比赛当中,小凯担任替补球员,由于他在上个赛季后半段遭遇了严重的伤病,阿尔特塔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在新赛季的首场比赛不让他首发出场可以理解。不过安迪科尔担心哈弗茨在阿森纳的地位逐渐边缘化,毕竟在夏季的转会窗口当中,传出过枪手想要出售这位德国球星的消息。在安迪科尔看来,尽管哈弗茨的技术不那么精致,但是他这么高的个子站在禁区内,就能给球队争取到非常好的落点与射门的机会。再加上小凯在受伤期间加强了肌肉锻炼,那么他的体格在英超肯定有用。
塔帅还是要重用这位德国球星,至少可以增加兵工厂在禁区内的机会。哈弗茨的价值远不止于禁区内的支点作用。当他在第65分钟替补登场时,酋长球场的声浪明显提高了一个分贝——这种球迷自发的回应,恰恰印证了德国人独特的战术磁力。他上场后三次出现在肋部区域策应,两次用后背完美卸下高空球,这种教科书般的停球技术,让阿森纳的进攻突然有了立体化的转圜空间。值得玩味的是第78分钟那次未形成射门的配合:哈弗茨在三人包夹中突然用脚后跟磕球,皮球穿透防线找到插上的厄德高。虽然这次进攻最终被解围,但转播镜头立刻捕捉到阿尔特塔在场边握拳的动作——西班牙教头比谁都清楚,这种即兴创造力正是破密集防守的稀缺资源。
关于安迪科尔对曼联的建议,笔者球后认为,阿莫林若想真正将“大巴模式”融入曼联的战术体系,还需要解决几个关键问题。如何平衡防守与反击的效率——单纯堆砌防守人数并不能确保零封,反而可能因缺乏出球点导致被动挨打。安迪科尔或许忽略了曼联中场创造力不足的隐患:布鲁诺·费尔南德斯需要前场自由度,而卡塞米罗的覆盖范围已不如巅峰期,若全员退守,很可能陷入“解围-丢球权-再防守”的恶性循环。其次,现代“大巴”早已进化成更具弹性的低位防守。
以马竞为例,当年西蒙尼的5-4-1阵型在压缩空间的同时,要求边翼卫具备瞬间插上的爆发力。而曼联的万-比萨卡防守稳健但传中平庸,达洛特攻强守弱,这对边路组合能否支撑起防守反击的转换链条仍是疑问。阿莫林或许需要借鉴波尔图时期的经验:当年他采用三中卫体系,利用迪亚斯等人的上抢能力制造局部人数优势,这种“动态大巴”或许更适合如今的曼联。更值得关注的是心理层面的调适。曼联球员长期被灌输“进攻DNA”的俱乐部文化,突然转向务实主义可能引发更衣室抵触。滕哈赫上赛季末尝试五后卫阵型时,就出现过球员站位混乱的情况。
阿莫林需要像当年穆里尼奥说服伊布参与防守那样,用数据证明战术的合理性——比如展示上赛季曼联被反击丢球的比例,或是中卫组合场均拦截次数低于保级队的残酷事实。有趣的是,安迪科尔没有提及“大巴模式”的隐藏福利:这种战术往往能激发巨星的灵光一现。当全队70分钟都处于守势时,加纳乔的冲刺空间会被放大,而梅努的纵向突破可能成为打破僵局的钥匙。或许老特拉福德需要重新定义“性感足球”——不是控球率带来的视觉享受,而是在铜墙铁壁中突然刺出的致命一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