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斯刚拿3000万,转头被法院判赔120万,经纪人竟拿走4%_球员_合同_职业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09-13 07:01:35阅读次数:0

120万美元,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可问题是,这笔钱不是罚金,也不是赔偿,而是德里克·琼斯去年刚签完3年3000万合同后,硬生生被法院判给前任经纪人的“佣金”。 你没看错,4%的提成,一分不少,哪怕他已经单方面解约。

这哪是备战新赛季? 整个洛杉矶快船,活脱脱上演一出“球员与经纪人的金钱罗生门”。

时间回到2024年夏天,自由市场刚开,德里克·琼斯的名字一度挂在各大体育媒体的头条。 这位以防守见长的侧翼球员,在独行侠效力多年后,终于拿到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大合同——3年3000万美元,加盟洛杉矶快船。 当时外界普遍认为,泰伦·卢需要一个能锁死对方外线箭头的工兵型前锋,琼斯正是理想人选。 他的合同不算顶薪,但性价比摆在那儿:78场全勤出战,58次首发,场均24.1分钟里能贡献6.4分、3.4篮板、2.8助攻,最关键的是,1.7次抢断排在全联盟第四。 这个数据,比很多主打防守的后卫都狠。

图片

可谁也没想到,这份合同还没焐热,麻烦就来了。 琼斯在签约后不久,就与当时的经纪人团队解除了合作关系。 按理说,球员换经纪人不稀奇,NBA里头这事儿跟换球鞋似的频繁。 但问题出在合同细节上。 美国法院在最近的仲裁中明确指出:即便代理关系终止,只要经纪人参与了合同谈判并促成签约,就有权获得约定比例的佣金。

法院判了,钱得付。

这事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冤”? 球员自己签的合同,凭什么还要给已经分手的经纪人分钱? 可法律就是这么写的。 NBA球员经纪行业有条不成文的规矩:谁把你送进大合同,谁就得拿提成。 哪怕你第二天就换人,这笔钱也跑不掉。 过去几年,类似案例并不少见。 2021年,凯文·乐福也曾因类似纠纷被前经纪人起诉,最后赔了近百万美元。 2023年,迈尔斯·布里奇斯也因为合同佣金问题闹上法庭。 说白了,这不是琼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整个职业体育生态里的“潜规则”。

图片

快船队这下可真是躺着也中枪。 球队管理层本想着休赛期稳扎稳打,补强阵容,结果一连串负面新闻接踵而至。 博格丹诺维奇代表塞尔维亚打欧锦赛,结果腿筋拉伤,归期未定。 这哥们儿可是快船重点引进的外线投手,原计划是要在替补席上提供火力支援的。 现在人还没进训练营,先伤了,季前赛基本报销。 更头疼的是伦纳德的阴阳合同风波。 虽然联盟还在调查,但媒体已经炒得沸沸扬扬,说他通过第三方协议变相拿更高薪水,规避工资帽。 这事儿一旦坐实,轻则罚款,重则禁赛,甚至影响球队未来几年的引援空间。

现在又冒出个琼斯的佣金案。 表面上看,这是球员个人财务纠纷,跟球队没啥直接关系。 可别忘了,琼斯可是球队轮换阵容里的关键一环。 他不是明星,但他是那种教练敢在关键时刻派上场的“功能型球员”。 上赛季他场均1.7次抢断,全队最高,经常被用来盯防对方的头号得分手。 他的存在,让快船的外线防守多了个“保险栓”。 可现在,他得面对一笔120万美元的支出,相当于他第一年薪资的13%。 这笔钱不是小数目,尤其对一个并非顶薪球员来说。

图片

更微妙的是,琼斯的心态会不会受影响? 一个球员突然被法院判赔上百万美元,心理压力可想而知。 他会不会在场上分心? 会不会对管理层产生不满? 毕竟,快船队作为雇主,并没有义务替他处理这类私人事务。 但球员心里未必这么想。 有些球员会觉得,球队应该帮忙协调,或者至少在舆论上支持自己。 可现实是,快船队现在自顾不暇,哪有精力去管一个替补前锋的经纪人纠纷?

说到替补,新赛季的快船锋线格局已经悄然生变。 球队在今年夏天签下了约翰·科林斯,这位前老鹰主力前锋,攻防兼备,尤其擅长挡拆后的中距离和三分投射。 他的到来,直接占据了首发大前锋的位置。 这意味着,德里克·琼斯的位置被彻底边缘化。 从上赛季的58次首发,到新赛季大概率坐上替补席,这种落差对任何职业球员来说都不好受。 再加上一笔突如其来的巨额支出,琼斯的处境可以说是“内忧外患”。

图片

有意思的是,这笔120万美元的佣金,其实早在合同签订时就该预见到。 NBA球员的经纪人通常收取3%到4%的佣金,有些甚至更高。 像里奇·保罗这样的顶级经纪人,手底下有詹姆斯、浓眉等巨星,光佣金收入就是天文数字。 可普通球员的经纪人也没闲着,他们靠的就是一个个3000万级别的合同积累收入。 琼斯的前任经纪人显然就是靠这类客户吃饭的。 他们投入时间、资源,帮球员谈判合同,安排试训,甚至联系球队高层。 一旦成功,拿4%并不过分。 可问题是,很多球员在拿到大合同后,第一件事就是换经纪人,找个更有资源的,或者干脆自己管理财务。

这种“过河拆桥”的现象在NBA并不少见。 球员觉得经纪人只是“中介”,合同到手,服务就结束了。 可法律不这么看。 法院的判决其实是在维护职业代理制度的公平性。 如果球员可以随意解约还不付钱,那以后谁还敢冒险帮年轻球员争取大合同? 谁还愿意在球员低谷期提供支持? 从这个角度看,琼斯被判赔钱,某种程度上是在为整个行业的规则买单。

图片

但公众的同情心往往不在规则这边。 社交媒体上,不少球迷已经开始调侃:“琼斯这是赚了3000万,转头又捐出去120万? ”“快船队今年是不是得罪了谁? 怎么坏事全赶一块了? ”也有人质疑:“经纪人到底干了啥? 就谈个合同,拿120万? 这也太轻松了吧? ”这些声音背后,其实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职业体育中,球员、经纪人、球队之间的利益关系到底该怎么平衡? 球员的成功,到底有多少是靠自己,有多少是靠背后的“推手”?

琼斯的案例,恰好把这个问题赤裸裸地摆到了台面上。 他不是超级巨星,他的合同在NBA里也算不上顶薪。 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球员”的纠纷,却牵扯出一连串关于职业化、契约精神、利益分配的讨论。 快船队本想低调补强,结果被卷入一场关于“钱与规则”的舆论风暴。 而琼斯本人,或许也没想到,一份看似普通的合同,会带来如此复杂的后续。

图片

现在的问题是:这笔120万美元,他到底会不会乖乖付? 按美国法院的裁决,他必须执行。 如果不付,可能会面临资产冻结、信用受损,甚至影响未来合同的签署。 可如果付了,他的实际收入就打了折扣。 更关键的是,这件事会不会影响他和其他队友的关系? 在更衣室里,金钱永远是个敏感话题。 一个刚拿大合同就被判赔钱的球员,是会被同情,还是被暗地里议论?

标签: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no-data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