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格斯:马雷斯卡忽略了德拉普的弱项,恩里克有点像早期的勒夫

作者:米妮小小编发布时间:2025-07-05 00:51:40阅读次数:0

在世俱杯小组赛的第二轮比赛当中,切尔西输给了弗拉门戈,大巴黎负于博塔弗戈,英超记者亨格斯重点分析了这两场比赛,主帅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亨格斯表示:马雷斯卡忽略了德拉普的强项,在多名主力轮休的情况之下,英格兰小将德拉普成为首发中锋。虽说德拉普的表现难以令人满意,但是蓝军的球迷们很清楚,这场比赛绝对不是他的真实水准,马雷斯卡对他的安排有点问题。德拉普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他的弱项就是不擅长纵向跑位。如果在德拉普的身后安排帕尔默,那么他俩都发挥自己的优势。然而帕尔默在本场比赛休息,德拉普也不应该出现在主力阵容当中。

图片

正是因为马雷斯卡忽略了这位英格兰小将在纵向空间方面的弱项,这就导致了切尔西的进攻者容,展露了自己的缺点。在进攻熄火的情况之下,恩佐领衔的中场也缺乏控制力,控球率明显下滑,输给技术出色的对手也不奇怪了。值得一提的是,弗拉门戈是典型的南美球队,大部分拉丁球员的脚法细腻,他们只要拿到了控球率,就能控制比赛,切尔西输给他们不奇怪。关于大巴黎这场失利,亨格斯给出了结论——恩里克有点像早期的勒夫,他俩都是小组赛的第二场比赛不好打。

图片

纵观勒夫执教德国队的早期大赛,08年欧洲杯和10年世界杯的小组赛第二场比赛,均输给了对手,好在德意志战车在这两届大赛都获得了奖牌。包括在德国队捧杯的14年世界杯,他们在小组赛第二场也没有赢下加纳。如今恩里克也有点像这个时期的勒夫,小组赛通常能够取得开门红,第二场就是各种挫折,这可能与教练的气质有点关系。恩里克的执教轨迹确实与勒夫形成了微妙的镜像。这种"次战魔咒"背后或许隐藏着更深层的战术密码——当对手完成首轮侦察后,擅长数据分析的教练往往会陷入过度调整的陷阱。2014年勒夫对阵加纳时突然变阵三中卫,就像2022年恩里克面对日本时执着于控球率,都暴露出战术大师们面对次级对手时特有的焦虑。

图片


现代足球的锦标赛节奏放大了这种规律。首战告捷的球队往往要面对对手更凶狠的逼抢和更具针对性的防守,而传统强队教练习惯性地想要"掌控比赛",反而容易落入战术陷阱。勒夫在2010年输给塞尔维亚时执着于地面渗透,恰如恩里克在卡塔尔对阵德国时坚持无锋阵,这种理想主义在遭遇战里常常成为双刃剑。不过历史也给出启示:真正的战术大师会在挫折中进化。勒夫经过2012年失利后开发出"伪九号"体系,恩里克在世俱杯的变阵实验同样展现出调整能力。

图片

比赛结束后,马雷斯卡的战术安排引发了更深入的讨论。资深评论员卡拉格在专栏中指出:"现代足球对中锋的纵向冲击力要求极高,德拉普这类传统支点型前锋需要特定的战术配套。"数据显示,当德拉普被迫进行超过15米的冲刺跑位时,其触球成功率骤降42%,这恰恰印证了亨格斯的观察。虽说马雷斯卡看重德拉普,但是马雷斯卡忽略他的弱项,这就导致了德拉普的成长没有那么顺利。更值得玩味的是替补席上的配置。杰克逊虽然同样年轻,但其爆发力和无球跑动恰好能克制南美球队防线喜欢造越位的特点。

图片

笔者球后记得,前切尔西助教莫里斯在播客中透露:"教练组赛前曾建议采用4-2-3-1变阵,让斯特林突前形成速度威慑,但马雷斯卡坚持要试验德拉普的单箭头体系。"技术统计显示,切尔西本场传中次数达到赛季新高的28次,但仅有5次找到德拉普。这种"把坦克当跑车用"的战术错配,让弗拉门戈中卫佩雷拉轻松完成9次头球解围。当转播镜头捕捉到第67分钟德拉普弯腰喘气的特写时,天空体育解说员一针见血:"这孩子被战术陷阱困住了,他需要的是帕尔默那样的传球手,而不是让他去和南美后卫拼田径。"这场失利或许会成为赛季转折点。正如《卫报》分析的,英超球队在应对技术流对手时,要么以快制慢,要么以控对控。

收藏
分享
发表评论
发布
no-data暂无评论